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商报】合肥市包河区汇聚科创要素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2-06来源:合工大智能院

1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期而至。癸卯兔年春晚将科技与文化融合,落户合肥市包河区的华光影像科技合肥公司生产的全国产高清摄像设备首次参与了春晚8K高清直播。科技的魅力,让合肥再一次在全国重大活动和工作中崭露头角。此前,在航天卫星发射等众多重要时刻,位于包河区的科研机构也奉献了精密零部件仪器,助力中国航天逐梦。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科技政策的引领下,合肥市包河区以科创为魂,注重全产业链的科技要素浸润,全力支持各类企业、机构研发,着力培育应用转化和技术市场,走出了科创驱动的新路。202212月,全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布,包河区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25位,较2021年度前进5位。其中,科技创新相关的多项评价指标均明显增长。

重大事件屡现包河力量

兔年春晚小品《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主演沈腾也因为备用麦克风意外脱落但保持流畅演出而受到好评。网友发现麦克风意外脱落,与超高清直播不无关系,这背后就有合肥企业的技术力量。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华光影像科技合肥公司生产的广播级8K超高清EFP摄像机系统UDCAM9000,在此次春晚8K高清直播中,提供了十分清晰的转播信号,让观众享受到高清视觉盛宴。此前,这套设备也圆满完成2022北京冬奥会和2023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等重大转播任务,彰显了中国广播电视自主创新硬实力。据介绍,华光影像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合肥市包河区,成为该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链条上一家重要的企业,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广播电视领域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之一。

除了光华影像科技,位于包河区的科研机构,每每在国家卫星发射、宇宙空间站等重大工作推进中贡献着安徽力量。

2022725日,我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顺利牵手“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中的光模块、光缆、光缆组件、穿舱光纤连接器等多项重要配套产品,均由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8所”)研发,设备应用于载荷系统、空间站系统、测控通信系统,构筑了空间站的信息高速通道。多年来,中国电科8所致力于宇航光纤互连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宫二号、天舟一号、北斗三号卫星等。

研发投入连年显著提升

除了助力国之重器的尖端科技研发外,位于包河区的众多机构、企业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领和扶持下,更加注重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和以研发引领发展的优质企业。

新冠疫情三年来,口罩成为百姓保护健康安全的必需品,而口罩熔喷织物的质量评定,在此前缺乏统一的国家检测标准。位于包河区的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简称“安徽质检院”)承担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保障专项项目《民用口罩熔喷法非织造布质量等级评定及关键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研究》,该项目于2022年通过国家市场总局的验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简称“华益药业”),是坐落在包河区的规上企业,为安徽首家通过欧盟GMP认证(能够在欧洲市场售卖药品的关键认证)的公司,主导制定了安徽省首个《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同时,该公司也是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立项10余个品种药品的自主研发,此外受托研发每年立项70多个品种,在手研发品种接近100个,2022年已有四个品种通过国家药监局核查。

作为安徽机电进出口业务的主要企业,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徽电气”)2014年首次获得国家高企认证,至今已连续9年获得。安徽电气目前取得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2022年取得一种多工序自动激光焊接变位夹具等七项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今年,该公司将主攻国产激光曲焊技术,填补行业空白。

不难看出,众多企业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比重逐年加大。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合肥市包河区R&D经费支出总额为53.2亿元,年末高企数量达372家,发明专利授权总数达8841件,全年新发明专利授权数接近2000件。2021年,该区高企研发投入总额达28.81亿元,较2020年增长6%2022年,该区六批次的政策兑现中,兑现278家企业(单位),402个项目,共计资金5584.33万元。当年的两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共推荐431家企业参评,创历年最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9家,国家高企总数达到622家。

多年来,包河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科研创新,2018~2021年,累计兑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项目奖励金额已超1.4亿元。

技术合同成交额高位运行

科研创新,不能光停留在理论上,更要应用到实际中,接受市场的检验。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紧抓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依托成果转化平台、基地为企业、机构提供广阔的舞台。

据介绍,包河区依托包河经开区、云谷创新园,打造安徽创新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为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引用的核心平台。该区与安徽创新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选派1名精通业务的同志赴安徽创新馆挂职,对口服务安徽创新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包河经开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举办“长三角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会”“安徽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这些平台的打造和措施的实施,为包河区内企业、院校、机构提供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广阔舞台。例如:2022年度,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合工大智能院”)累计承接各类科技项目106项,合同金额超2500万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5项,合同登记额约1200万元。20226月,合工大智能院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承接“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壳铝基材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为合肥新能源与智能汽车5000亿级产业集群提供科研支持。

数据显示,合肥市包河区近年来技术合同成交额迅速攀升。2020年,该区技术市场成交额108亿元,2021年就达到293.1亿元,增幅高达171.38%2022年,该区技术市场成交额突破300亿元,保持高位运行。

包河区科技局介绍,全域创新已成为该区科技发展的最大特点。围绕科技策源地,包河区区委、区政府加大对中科大、合工大、安建大等大学的服务保障力度,聚力打造高校周边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该区紧密对接安徽创新馆、科技大市场,共同组织了全省科技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等活动;积极筹划设立中子基金、天使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摸排——鉴定——转化的路径。

2023年,该区将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机制,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提升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努力把科技创新 “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



     原文链接:https://ahsbszb.ahnews.com.cn/pc/con/202302/06/c95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