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央广网】皖象更新·年终特稿丨厚植发展 “安徽第一城区”再拔节

时间:2024-01-05来源:合工大智能院

央广网合肥1月5日消息(记者鲍玉婵)道路畅通和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绿地公园与日俱增……年终岁末,漫步“安徽第一城区”的街头,年味渐浓,幸福满满。

岁月留下了时光的烙印,时光的烙印又融汇进城市更新的轨迹。

长期以来,合肥市包河区作为“安徽第一城区”,既是县区发展的领跑者也是探索者。2023年,包河区在产业实力、科创能级、城市治理、民生事业多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国百强”城区排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晋升至第37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喜人进步,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市辖区第32位,均居安徽省首位。如何在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方面持续提升?看“安徽第一城区”如何自我突破拔节再生长。

科技赋能创意 擦出文化产业“新火花”

在2023年11月16日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合肥包河区的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屏联动裸眼3D艺术屏大放异彩,通过科技与特效的加持,呈现出姿态万千、虚实共生的舞台奇观,让现场每一位进入此空间的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青山绿水间的“大美安徽”。“我们主要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以现代科技给文化注入新活力,来实现沉浸式展示。”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颖告诉记者。据了解,这已经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安达创展创想工坊(央广网发 安达创展供图)

徜徉于安达创展园区充满科技魅力的各个展示区,裸眼4D、全息炫屏、互动魔法墙、移动开合屏……炫酷科技感“卷着”新潮与新奇扑面而来。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企业之一,近年来,安达创展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为博物馆、主题馆、科普馆运用可视化技术量身定制相关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截至目前,安达创展已为全国500多家科技馆、博物馆作了整体规划设计。


包河文化产业园核心区滨湖卓越城(央广网发 叶玉庭 摄)

近年来,合肥市将文创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打造,包河区抢抓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重大机遇,出台《合肥市包河区“十四五”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规划》,明确重点任务,注重谋“链”布“群”,加强要素保障。以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园为例,自2013年4月园区启动建设以来,以文化创意和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集群。经统计,园区现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在孵企业200余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1家、规上文化企业总量突破160家、文化类市场主体超6000家。2022年度,实现文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23亿元,较上年增加11.3%。

今日的包河,目之所及处,一批批像安达创展这样的优秀企业在这里“破茧而出”。


合柴·1972文创园(央广网发 陈登余 摄)

科技的澎湃浪潮,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第一城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2023年,包河区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区第16位,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5个项目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文化项目,合柴梵木艺术中心成为文旅部“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全国首个落地运营项目。

“下一步,包河区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数字创意、虚拟现实、智能交互、沉浸式体验、科学可视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力争到2025年,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及创意设计三大产业各自主营收入均突破300亿元,人工智能视觉产业达到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包河区相关负责人在央广网接受采访时表示说。

产学研协同发力 激活创新发展强引擎

2014年成立的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是合肥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央广网发 工大智能研究院供图)

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书架”,走向“货架”?工大智能研究院拿出真办法: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产教融合通道,组建了45个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入20余个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团队以及90余个高水平创业团队,累计组织百余个科研团队为280余家规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真正做到了“把丰富的科教资源激活起来、把实验室沉淀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把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过来。”

“这是利用管壁残留水痕作为线索,形成排水管道图像的深度估计图,研发排水管道缺陷AI识别软件系统。”在位于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花园大道的合工大智能院里,合肥艾瑟沃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帅正带着技术团队在排水管道缺陷人工智能检测研究领域进行技术测试。据悉,自公司成立以来,郭帅和团队一直针对真实场景中排水管道缺陷检测任务进行攻关。



多功能管道测径仪进行现场测试(央广网发 吴众华 摄)

“创业初期,基本是大学老师的创始团队,在融资和市场开拓上经验不足,最大问题就是缺人、缺钱。”郭帅回忆。得知艾瑟沃额需求后,工大智能院积极协调,先后帮助团队获得科技培育专项资金、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项目资助。“获得专款资金后,我们很快实现就地成果转化,在合肥小西河段等多处河段均有工程应用。”郭帅介绍说。2022年,艾瑟沃实现销售收入增长率超过1000%。

与艾瑟沃一样,如今在合工大智能院,一项项科技创新通过实践催生,一个个创新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这里也日渐成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

“政府出钱、出地、出政策,高校出人才,平台出成果。智能院的成立,为高水平、高效率的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工大智能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智能院已累计培育企业16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7家;组建了45个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累计组织百余个科研团队为280余家规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作为“安徽第一城区”,这里汇聚了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徽创新馆等创新核心资源,一直都是合肥科创资源的最重要汇集地之一。近年来,该区深入落实“科技即产业”的理念,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打通协同创新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共赢机制。“我们将力争把包河整个区域打造成为科技成果的‘巨型应用场’,让好技术在这里拥有好场景,老百姓也能在这里切身感受到最新科技。”包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以安徽创新馆为龙头,16.8公里黄金湖岸线创新元素涌动(央广网发 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引领,激活了城区发展新动能。据统计,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净增230家,总数达到850家以上,科技成果登记1244项,均位居全市城区首位。2023年“全国百强区”榜单中,包河区科技创新指标居全国第23位,较上年上升2位。

“2024年,我们将聚焦安徽创新馆、科技大市场等创新资源,全力推进要素对接、项目承接、产业融接,在促进科技成果‘三就地’中打造全省科创新高地。力争2024年净增国家高企超200家,实现‘两年破千、三年翻番’,让包河科创企业“金字塔”基底更庞大、更坚实。”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信心十足地说。

        向绿而行 描绘“最美城区”新图景

      “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打造‘城湖共生、水岸辉映、色彩缤纷,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的‘公园城区’。”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在刚刚结束的区委五届六次全会上表示。 



湖滨湿地美景(央广网发 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环湖绿道边掠过的长风,掀起巢湖的片片涟漪。湖水悠悠,芦苇荡漾,与远处鳞次栉比的建筑交相辉映,骑行的年轻人在绿道上挥洒汗水,一幅“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生态田园城市画卷展现在眼前。“身边有这样的绿色生态打卡地,现在经常下了班就来散步,享受湖居生活。”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这片城市森林深受周边居民的追捧,“在家门口就能亲近森林、感受自然,大家心里都觉得舒畅。”

震撼人心的灯光秀、星光璀璨的艺术表演、热气球浪漫飞行……在2023年最后一个夜晚,近万名市民来到园博园航站楼前,在新年的倒数声中,迎接着2024年的到来。“逛不完,根本逛不完!但美也是真的美!”游客小汪感慨的说,这个“元旦”假期,特意从江苏前来游玩的小汪和男友“泡”在合肥园博园,一待就是一整天。



新建成的跃动公园成为市民游玩好去处(央广网发 叶玉庭 摄)

漫游湿地公园感受自然美好、打卡“网红”园博园记录城市记忆、逛吃圩美磨滩“一次尝遍合肥美食”……包河,处处皆景、处处可游,而向“绿”而行,则更让包河的城市底色愈加浓郁。近年来,包河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围绕“水”“绿”两篇文章,统筹做好规划、治理、建设和保护工作,高质量推进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建设。

据统计,2023年以来,包河区不断拓展绿化空间,充分结合社会投资公共绿地建设、“花漾包河”行动、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新建公园游园9个。目前,全区共计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09个。同时,作为合肥市唯一的临湖城区,包河区也是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2023年,巢湖包河段保持无蓝藻暴发的良好态势,南淝河水质有记录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水、发生历史性变化。



合肥巢湖北岸的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湿地翱翔(央广网发 刘玉才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随着包河区持续拓展高质量绿色生态空间,市民身边有了更多、更优质的绿色福祉。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安徽第一城区”的生态底色更加厚重靓丽。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展望新一年的奋进前路,有“创新高度、生活温度、风景气度”的“安徽第一城区”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包河”新作为、新优势,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包河”样板。


原文链接:https://www.cnr.cn/ah/news/20240105/t20240105_5265482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