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包河:高质量孕育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安徽创新馆汇聚最新科创元素;无人驾驶引领智能网联汽车潮流;合工大智能研究院转化硬核科创成果……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先进区和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安徽第一城区”合肥市包河区搭平台、给政策、揽人才,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巢湖之畔最耀眼的光芒。
吸引科创力量加速集聚
前不久,安徽“双创汇”走进包河区暨安徽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启动仪式在安徽创新馆举办。
安徽“双创汇”活动是安徽省精心打造的创新创业品牌,此次走进包河活动是安徽“双创汇”全省县区行第一站。活动现场,安徽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包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来自中国科大等高校的一批专家学者获聘孵化中心导师,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约入驻;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加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科创企业的加速聚集,正在成为包河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依托日益壮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包河区聚力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与中科大、合工大共建“科创中心”和“工大智谷”。近8000件发明专利授权,超17万各类人才,5家院士工作站,32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要素持续集聚包河,形成了汇聚70余家上下游企业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视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发展迅猛。
202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5%以上、达到62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实现“翻一番”,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超过200亿元、占全市1/5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1件、达全市平均水平的1.6倍,R&D经费支出占比增至3.43%,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
搭建平台孕育科创“种子”
在花园大道的合工大智能院里,郭帅领衔的艾瑟沃机器人科技公司,是专门针对排水管道缺陷开展人工智能检测研究的团队。然而创业初期,基本是大学老师的创始团队,既缺资金,又缺人才,在融资和市场开拓上经验不足,实验室的课题经费难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这让郭帅团队犯了愁。
得知情况的智能院与包河区政府主动联系团队,帮助团队先后获得科技培育专项资金和创新创业扶持计划项目资助。团队很快实现就地成果转化,在合肥小西河段等多处河段均有工程应用。2022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率超过1000%。
作为合肥市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合工大智能院连接着高校和市场,无缝对接了“实验室”与“应用场”,是包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范本。截至目前,智能院已累计孵化、培育企业14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
目前,包河区已建成13家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 1 家。未来,还将打造更多的创新创业载体。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面积3万平方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通过孵化让更多的科技创新种子,孕育出铺天盖地的中小微科技企业,与区内重点企业互补,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产业生态。
创新机制服务成果转化
研发与市场间的“距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如何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包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23年,包河将集聚专业人才力量,组建“科技产业专班”,聚焦全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协同联动、高效运转,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建立“专班+专员”的工作机制,在区直相关部门、各街镇、大社区、包河经开区和区属国有企业设立“科技工作专员”,常态化、全方位提供科技服务。立足主导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布局,开展科技招商,以“项目、政策、场景、基金”为支撑,力争招引20家以上国内优质科技企业和机构落地。
不仅如此,包河区2023年将继续拿出“真金白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补助资金1000万元,采取“前补贴+后补助”方式,支持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自主开展横向项目合作。
同时,发挥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资金、基金投资、科创贷等多元化方式,支持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平台建设、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等资金不少于1亿元,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金融加持“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科技金融服务的“加持”。近年来,包河区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金融服务环境,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作为省科技创新先进区,包河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多年来始终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包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2022年6批次的政策兑现中,区科技局共兑现278家企业(单位)402个项目政策资金5584.33万元。除各种政策奖励补助资金外,包河区政府还联合金投公司共同成立了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助推企业发展。“我们还将引入省、市、区科创要素资源,如投资基金、服务机构、市场交易等,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便捷、周到的服务。”该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包河区还将推动“双招双引”有机结合,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引才模式,常态化开展“包揽英才·志同到河”活动,积极参加“智汇合肥”线下高校行,加快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未来,包河将继续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首位工程,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夯实科创服务及品牌建设,全力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助推区内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原文链接:http://ah.people.com.cn/n2/2023/0427/c374164-4039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