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合肥新闻广播】【合肥这十年】 合肥: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

时间:2022-08-07来源:合工大智能院



如何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合肥有着非常的智慧和勇气,“踏平坎坷成大道”,解放“锁在柜子里的科技成果”。

十年来,合肥不断夯实创新基础,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架起高校、院所、企业等之间的桥梁纽带,全力护航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协同创新结硕果。

在工业生产中,电接触材料是电器开关的关键组件,其性能高低决定开关接触是否稳定可靠。然而,这一材料研发生产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在中科大先研院,安徽中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电接触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已经顺利实现产业化落地,不但提升了材料性能,还成功控制了生产成本。


2016年,中骄智能在中科大先研院成立。通过6年的发展,中骄智能已主导制定了3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还有能力向其他初创科企伸出“研发援手”。

企业创始人王兴生:我们从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先研院就给我们对接各种研发资源,结合我们自身的一些研发能力,使我们的产品快速的进入市场并且形成竞争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我们自己完善的研发团队,不仅可以为我们自己的研发做服务,还可以为一些其他的企业提供一些研发支持。我认为这个是我们在先研院这几年最大的收获。


2012年,中科大先研院正式成立。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要求,率先在安徽省举起协同创新大旗。截至目前,先研院已累计孵化中国科大和校友企业290多家,培育高企90家、瞪羚、雏鹰等高成长企业51家。

中科大先研院副院长李兴权:先研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先研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法定机构建设试点,打造中国科大海内外师生校友的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的集中聚集区。


据了解,2012年以来,合肥与大院大所大学累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32家。合工大智能研究院也是其中重要代表。依托合工大智能研究院设立的安徽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丰富技术和人才资源,成功在推动智能机器人成果转化中把握住先机。

平台负责人甄圣超:“我们这一块它的最核心的优势是我们从机器人到人工智能的整个的技术链是比较完备的,从人才团队包括机械、工业设计、深度学习等,这些技术链和人才团队是非常完备的。所以他们愿意跟我们去合作,而且我们合作比较有组织形式的这样一种科研,从时间周期还有项目落地上面来讲更有保障。”

随着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等一批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在肥攻坚拔寨,合肥搭建起一座座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色桥梁”,推动“政产学研用”的融合创新体系在城市“生根”,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应用市场。

“摇篮孵化”出精品。


“出门即可创业”,对于中国科大东校区的学生来说,创业就是这么方便!

今年4月,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正式投用,与中国科大东校区只有一条金寨路之隔。驿站运营公司——蜀山区城投公司副总经理左纲说,驿站是科大学生毕业后最近的创业摇篮

左纲:“科大站它离中国科技大学非常的近,学生出了校门就进入到我们创业的摇篮。它不管是税收还是财务以及一些资源的辅导,下一步组建公司上、包括法律上的一些咨询都会在驿站中集中体现。这种形式来激发这种创业主体活力,同时实现我们科技成果的就地的应用转化和交易。”


据了解,驿站集众创空间、路演、会议等于一体,办公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可提供280个工位,真正做到了“拎包即可进驻办公”。

截至目前,驿站已入驻17家科创企业(团队)。合肥锁相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在公司门口的一块显示屏上,“距设备交付还剩147天!”的“倒计时”时刻提醒着企业研发团队。锁相光学首席技术官沈金辉介绍说,虽然成立不久,但是企业已经成功收到了首笔订单。

沈金辉:“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场地,能够让我们有地方能够装配、免租金的减轻我们的负担。整个办公环境也非常好,方便我们能够更多的招一些员工进来,然后把这个企业快速的给它发展起来。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科学岛创客空间3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不少创业者正进行“头脑风暴”。依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优质科教资源及合肥创新院平台优势,科学岛创客空间探索出“学生+导师”协作创新模式,为高端硕博士人才打造一站式双创服务生态。


科学岛创客空间总经理黄叙新介绍,这里除了提供优质、优惠的创业空间,给予一系列资金扶持、创业服务等,还定期举办科学岛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从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引入创客空间,促进就地转化。黄叙新:“我们的基金体系就是从种子到合肥市的天使到安徽省的高层团队,还有中科创投定投基金可以给他们支持。我们计算了一下每一年1%的学生留下来,就可能留7个硕士博士进行创业,这对合肥市的三就地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十年来,各类孵化转化载体在合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7家,其中国家级52家。

资金撬动,让更多硕果奔赴市场。

针对一些科研团队、初创企业因缺乏资金导致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今年5月,总规模5亿元的合肥市种子基金正式设立,为在肥初创科技型企业及优秀科研团队提供资金扶持,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实现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种子基金建立了风险容忍机制,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50%的亏损,目前已支持成果转化项目23个。未来,种子基金将与天使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学中心产业转化专项基金形成联动,促进我市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


同时,聚焦发现成果,合肥组建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登“门”入“室”对接高校院所,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库,目前已摸排成果397项,其中已成立公司70项,意向成立公司112项。

市科技局局长范进:我觉得这种创新生态加上我们的一些资金链,我们的市场的这种应用场景,它使得我们的科学家他能够出来创业,也愿意出来创业,并且我们通过这种手段能够让他创成业。


在成果评价环节,合肥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多维度评价科技成果在技术、经济等方面价值。打造“科里科气‘科创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通过线下路演+线上直播方式,让成果直面产业上下游应用企业和投融资机构进行评价。今年5月以来,已举办活动8场,组织路演项目54项。


为推动成果更好应用,合肥突出重点领域、先试先用,打造首批155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首创建立场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谋划通过政府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支持“三新”“三首”产品本地优先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应用。

创新有活力,发展有动力。科技创新的赛场上,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奔向市场,正不断点燃催生合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Ctvho7Js4skwDRjtT7t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