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途,是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之后,特别是今年6月1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施行以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被极大地激发。
记者从12月20日举办的“落实《成果转化条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获悉,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延伸到科技成果的源头,高校、科研院所等针对自身需求和特点,使出“十八般武艺”,围绕制度建设、团队打造、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个性化探索。
制度层面,上海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明确了各自的奖励额度和分配形式,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成果转化,避免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去年先后出台了《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和《成果转化奖励办法》,规定将成果转化收益的70%用作团队奖励。上海交通大学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20%留归院系,院系可作为科研转化等费用,转化收益中的60%,科研团队能以现金方式来认领。
对于科研领军人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制订了《离岗创业管理办法》,引导他们去做CTO,同时鼓励年轻人全身心投入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专注做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发文章时间滞后,不能及时评聘高级岗位怎么办?为此,上海药物所出台了科研人员自主创业及兼职创业管理办法和新药研发高级岗位评定规则,打消了科研人员创业的后顾之忧,退休和离职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也有了说法。
除了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专业服务模式。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科技产业处副处长张涛说,12月29日,上海硅酸盐所先进材料产业研究院将挂牌成立。硅酸盐所一方面自筹资金推动存量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另一方面,与社会投资机构合作筹建天使前投资基金,布局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增量技术。今年10月,水钠电池产业化项目生产线已贯通,8名研发团队骨干与研究所签订离岗创业协议;钠镍储能电池技术获A轮融资2.4亿人民币已全部到位,明年1月生产线将贯通。
在上海产业研究院,从事成果转化的工作人员不叫项目负责人,而叫创新负责人。该院面向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团队)启动了《创新先锋行动计划》,致力于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第一桶金。
上海大学为推进该校钟云波教授团队研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制备技术”有关专利所有权转让,技术转移中心在向企业推介的同时,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科研团队,以进行技术优化。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磨合之后,使得企业报价从区区几十万元提高到1800万元。
链接:http://www.stdaily.com/02/difangdongt/2017-12/21/content_611709.shtml